
順著安排好的路線,我們逛到了位於下曼哈頓的華爾街(Wall Street)。
在十七世紀,荷蘭進入了新大陸,占領今日紐約曼哈坦部分地區,將當地取名為新阿姆斯特丹,並且用木頭築起一道圍牆,以防止印地安人及英國人的攻擊。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Wall Street因而得名。

原本以為,這個全世界的商業中心,應該是馬路寬闊,車水馬龍,道路兩旁新穎的摩天大樓林立,方能襯托其在世界財經融界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事實卻不是如此。走在華爾街上,它的道路寬度,勉強也只能算是一條"小街",兩旁大樓林立,夾著小小的道路,讓身處於此的我,不免也感受到了一股壓迫感。

華爾街大多的建築物雖為大樓,但卻充滿了歷史風味,看著高聳大樓外觀有如一塊塊石磚堆砌起來的門面,彷彿當初讓這裡被命名為Wall Street的那道牆仍舊矗立著。
雖然心中摩登大樓配上滿滿西裝上班族的幻想畫面破滅了,不過在這裡來來往往的人們卻真的有如潮水,除了觀光客會駐足停留外,每個人都踩著快速的腳步前進著。電影<華爾街>裡麥克道格拉斯曾如此說道:「money never sleeps.」,在這金錢川流不息的地方,休息似乎是奢侈的。

華爾街的有名的景點之一,便是門口樹立著華盛頓雕像的聯邦廳(Federal Hall),這裡曾是美國第一屆國會的所在地,而身為美國首任總統的華盛頓,也是在此宣誓就職的。

另一個景點,便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1792年,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宣告了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誕生。精緻的樑柱,配上正面那幅大大的美國國旗,走在華爾街上,很難不讓它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

滾球綠地(Bowling Green)公園的北面,有一座著名的公牛雕像,是由1989年一名叫做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的雕塑家送給交易所的禮物。在股票交易慣用的術語中,通常以牛市(Bull Market)來稱呼股市上升的行情,也因此,這座公牛雕像也成了華爾街中最受歡迎的合照Model。等著和公牛合照的人實在太多,我等了許久也拍不到一張雕像的獨照,因此我只好放棄,拍了一張"牛後"的獨照,而大膽的Vader,更是讓我幫他拍了一張Vader捧蛋圖,欲視詳圖,請洽Vader&Unna的blog。

前兩年尼柯拉斯凱吉有部熱門的電影-<國家寶藏>,電影最後主角們發現國家寶藏密室的那個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 ),便位於Wall Street與Broadway的三叉口。三一教堂最早於1697年威廉三世英國國教會建立,也是紐約最古老的教堂。這座聳立在大樓間的哥德式建築,細長的高塔被兩旁的高樓夾圍著,承受著巨大的壓迫,或許這埋身世俗名利戰場的古老聖地,才是華爾街最後的國家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