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1月11日,是我第一次進入台北小巨蛋觀賞表演,也是在這十幾年來不時耳聞對【暗戀桃花源】的讚美中,第一次目睹其盧山真面目。
【暗戀】、【桃花源】,其實是二齣不同的劇中劇。二齣即將演出的舞台劇,不約而同的在同一天租借了演出場地做排練,而藉著劇中二齣戲的工作人員爭搶場地預演排戲,將這兩齣劇中劇以交互穿插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暗戀】,講述的是一對早年在上海相遇相知的青年男女,江濱柳與雲之凡,原本打算只是暫別一年,卻因為時代政局的動盪,而失去了聯繫。兩人分別輾轉先後來到了台北,卻苦心往中國大陸追尋對方的音訊。隨著時光流逝,兩人也分別走上了各自不相交集的人生路。直到白髮蒼蒼的遲暮之年,人生將盡的江濱柳在醫院病床上欲了卻這一椿埋藏心底已久的暗戀,登報尋人,才使得兩人在闊別多年後,見上了這最後一面。
『好大的一個上海,我們卻還能在一塊兒……沒想到小小的一個台北,卻把我們都難倒了……』,從江濱柳的話中,不難聽出這際遇的無奈。來到台灣之後的這幾十年,他不時圍著那條雲之凡親手織給他的圍巾,把自己封印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那個晚上,對他而言,人生的美好時光就停留在那兒。但當再次見到雲之凡時,卻才明白人事早已全非,他在心底珍藏,極欲尋回的那美好時光,也如同年邁的雲之凡早已剪去的兩條辮子,消逝無蹤。
【桃花源】一劇,則是改編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主角賴陶,因為忍受不了妻子與袁老闆的暗通款曲與唇齒相譏,一氣之下,遂賭氣往水流險急的河川上游前去,直至遇上風雨大浪,而被沖到了桃花源。在桃花源,賴陶遇到了長相和春花、袁老闆長相一模一樣的一對白衣夫婦兩人,三人在桃花源過了一段逍遙寫意的日子。
或許是因為白衣夫婦與賴陶在故鄉的妻子與姘夫一模一樣之故,使得賴陶對他們無法忘懷,並希望能夠回到故鄉,與他們盡釋前嫌,一起前往桃花源,共享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當賴陶回到故鄉武陵之後,見到的卻是已成一對怨偶並育有一子的春花與袁老闆,並且兩人的生活之間,也早已沒有賴陶的容身之處,此時賴陶才發現,他心中一直追尋著三人共同前往桃花源的願景,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美夢一場,最終只好一如當初,獨身一人踏上旅途。
【暗戀】與【桃花源】,兩齣戲雖然一今一古,一悲一喜,卻敘述著相同的主題-追尋。
【暗戀】中的江濱柳,終其一生,暗戀與追尋著回憶中那個過去的雲之凡。對江濱柳來說,這是在他心中埋藏已久,追尋已久的桃花源,但在最後病房之中與雲之凡見面後,才發現一切早已滄海桑田。不過在最後一幕,認清事實之後的江濱柳,卻也同時發現了江太太一直不離不棄的存在,江濱柳早已是她默默守候的桃花源,而這才是自己該珍惜的。
【桃花源】中的賴陶,看見了投射在桃花源中白衣夫婦身上的故人,也因此編織出了與故人盡釋前嫌,融洽相處的美好願景。並且毅然絕然地回到故鄉武陵,欲追尋這個美夢成真的可能,最後卻發現事與夢違,只得黯然離開。
劇中劇裡的角色們不斷的在追尋,而劇中劇之外的人們何況不是如此,老導演不斷的追尋著自己回憶中的那朵白色山楂花。舞台邊不時出現的陌生女子,暗戀追尋著劉子驥,而劉子驥呢?或許早已如同《源花源記》文末所記,去尋找他的桃花源了。
兩齣劇中劇,一齣為喜,一齣為悲,但交錯纏繞在一起,結局卻也似乎互換了。原為一齣悲劇的【暗戀】,主角江濱柳在最終發現自己的桃花源,原來早已守候在自己身邊,而一路以喜劇手法呈現的【桃花源】,劇中的賴陶卻在最後美夢成空,而不得不繼續踏上追尋的旅途。
如果暗戀是一種追尋,是一種期待,那麼桃花源當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幸福的歸宿。從【桃花源】中,我們了解了對於未來夢想的期待,未必能夠成真;從【暗戀】之中,我們看見了,過去回憶中的美好,即便它曾經成真,卻也早已隨當下的時空逝去,未必能夠重返;而從【暗戀桃花源】中,我們明白了,我們每個人無論或古或今,無論或悲或喜,無論戲裡戲外,「追尋」早已潛藏在我們的靈魂之中。不論是在過去或向未來,在時光的軸上,我們沒有一刻停止,尋找著我們心中的桃花源。
P.S 感謝虎牙妹帶我去看了這麼好看的一齣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