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5日 星期日

【NY Fun】15.嘻皮、藝術、中國城 - 蘇活區&中國城

NY_0816

soho這個名詞,對我們這種電腦工作者來說,從大學就已經常常耳聞了,當然朋友裡也有些就是所謂的soho族,因此到了紐約,當然也想要找個時間,去這個名詞的發源地,蘇活區(soho),參觀參觀,比較比較囉。

因為之前在BBS上就打聽到紐約在七、八月的夏季夜晚,都會在中央公園舉辦免費的莎士比亞戲劇表演,而且是由一流的劇團演出。我們也打聽到了就在蘇活區附近的地鐵站出口,有個排隊領票點,因此我們在紐約行的第八天一大早,就決定先到領票點領票,然後再去蘇活區逛逛。


NY_0795

NY_0797

不過當我們搭乘地鐵來到了領票點之後,差點沒被眼前的景像嚇到合不攏嘴。怪怪,眼前出現的排隊陣仗,不像是排什麼免費表演,倒有點像是在排什麼國際巨星的演唱會。每一群排隊的人都是在地上鋪了毯子,坐著玩牌,看書,或睡覺,甚至還有人連氣墊床都帶來了,我敢打賭,這些排隊的人絕對不是今天早上才來的。看著整條街上綿延不絕,望不到盡頭的排隊人潮,我們決定直接放棄了。好吧,那就直接去蘇活區逛逛吧。

Soho是South of Huston的簡寫。由第六大道(6th Ave.)以東、百老匯街(Broadway St.)以西、休士頓街(Houston St.)以南、堅尼街 (Canal St.)以北所圍成的區域,這個地區原來工廠、倉庫林立,但大蕭條時期後工廠遷到了其他地方,留下來的空房子便成為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六十年代因藝術家們遷移此區,從此蘇活區成為紐約最有文藝氣息的藝術中心。

NY_0805

NY_0798

繼續回到地鐵,再往前坐了一兩站,我們到了春天街,這條街也算是蘇活區的主要街道,一從地鐵站回到地面,就遇到了一間有著一面滿是可愛東西玻璃櫥窗的個性小店。

NY_0802

店裡的東西都是日常生活會用到的用品,但是東西本來的造型,以及花色都是經過巧思設計的,也因此我拿起了相機,就拍個不停,不過當我幾乎把整間店前三分之一的東西都拍完了之後,店裡小姐跑來告訴我說,他們店裡不能照相,oops…,只好乖乖的把相機收起來囉。

NY_0804

店裡的東西雖然精美可愛,令人愛不釋手,但商品的價格卻是足以讓你回復神智,好好冷靜下來,也因此,雖然看了許多很想買的東西,最後也只能小買了一兩件,以作留念。

NY_0814

再繼續沿著春天街前進,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發現橫向街道上的建築物風格都很一致,但卻和之前我們在曼哈頓其他地方看到的大樓很不一樣,原來這裡就是蘇活區有名的鐵鑄建築,據說這些鐵鑄風格的樓房都是鐵鑄建築大師達克華斯(Duckworth)的經典作品。整棟樓房漆成單一色調,而加上直接外露在樓房正面的防火梯更是讓整棟樓房看起來冰冷而硬梆梆,我不敢說美,但的確充滿了工業時代的感覺,而整排同樣風格的建築物排列起來,也是挺壯觀的。

NY_0809

由之前得知的資料,蘇活區這裡住了許多藝術家,也有不少藝術家自營的創意小店,但由於此地的名氣打響後,一些知名品牌的進駐,使得這個區域的房租跟著水漲船高,因此許多收入較少的藝術家也只好遷離此地。不知是否因為如此,我們整條春天街逛下來,除了幾個攤販外,卻幾乎沒看到什麼像是藝術家開的店,服飾店及餐廳倒還比較多。

打開地圖,蘇活區所佔的幅員還真不小,可是光是一條春天街從頭走到尾就花了一個小時,我想若是要把整個蘇活區縱橫交錯的十幾條街全都逛完的話,那可能一個整天都不一定夠。因此,走到春天街底的我們就不打算回頭了,而此時我們也發現,我們走到春天街底的這裡,已經是曼哈頓中的華人區-中國城了。

NY_0828

據說原本中國城是當初來美建築鐵路的中國人聚集發展而成,而後期多以香港移民居多,不過近年來,整個中國城卻湧進了大量的中國移民,而中國大陸的居民顯然已成為中國城最大的華人居民。中國城自成一區,時常聽聞有些華人來此居住,卻終年只待在中國城,因此長年居住下來,英文仍然一句也不會講。

NY_0822

NY_0825

走進了中國城區域,最先是在一塊空地上,看到一個像似臨時搭起的棚子,裡頭隔成一間間的小店,好像五分埔一樣,裡頭各小店家賣鐘錶、T-shirt,以及各式紀念品或者小飾品。

NY_0827

而再走到主要街道上,中文招牌林立,連麥當勞和漢堡王在這條街上的招牌也不能免俗的改以中文書寫。

NY_0829

街旁的商家一間接著一間,店面不大,感覺有點像是來到了饒河或者士林夜市週邊,看著每家店的老闆都是華人,甚至坐在店門口便吃起了米飯便當,還真有種回到了台灣的錯覺,看來這裡的確是身在異鄉的華人們可以一解思鄉之情的好所在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