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4日 星期日

【Habbits&Jobs】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星期六的早上十點半,走進民生東路上的金石堂,說實話,原本是想找些「出版品氾濫」的實例,替文章做些佐證,不過卻在結帳櫃檯對面的立架上發現了這本書【最糟也最棒的書店】。通常會吸引我的書,大部份都是那種書名很符合我當下心情,或者有點讓人猜不著頭緒的書籍.不過這次我會拿起這本書,卻是因為它看起來很薄以及書名的字體看起來很輕鬆(看得出來,這次我來逛書店,的確不是以閱讀為目的)。不過稍微翻閱了一下之後,卻讓我起了想要把這本書完整閱讀完的念頭。

『找出「工作的好玩之處」或「好玩的工作之處」,然後,你就不用上班,天天會有人供養你去玩了。』在書皮背面的推薦語這麼寫道。自從開始工作以後,我常常在思考,如何在工作與快樂的人生之間做取捨,最後得到的答案也是如此,找到自己有興趣的工作,亦或者愛上自己的工作,只要這兩者成就其一,那麼工作與樂趣合一的結果,就是快樂的人生。整本書有點像是作者松浦彌太郎的自傳,講述自己從高中休學之後,如何有所領悟並踏上創業之路。令我有點驚訝的是,書中作者提到的一些自身的體悟,都和我工作以來的一些心得多所相符合。也因此閱讀這本書反而有了另一種不同的樂趣。



書中提到了兩個與我最近生活心得頗為謀合之處,其一就是「日常生活過得越規律,大 腦的工作就越有效率」。最近自從我搬了家,每日過著按時上下班,吃飯,運動的生活之後,我發現我的情緒變得平穩,大腦的思考變得靈活,而計劃中的事情,相較之前,完成的比例也提高了。也由於如此,我越來越覺得,也許日常生活裡外在的多采多姿,並不一定是件好事,反而這些外務,干擾了我們精神層面的發揮與進步。其二,作者提到真正的自由並不是自我放逐與墮落,反而是盡心盡力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這點我也頗有所感,人是社會的動物,也因此逃避社會,反而會讓自己更空虛,而融入社會,又要自由,那只有努力完成自己在社會之中所扮演的角色目標,來達到「盡己之長、盡己之力貢獻於社會的自由」。

書中還提到一項有趣的處事態度,作者說他並不喜歡完美的事物,也不認為世間上有完美事物的存在,也因此他更不喜歡日本社會當中加諸於個人身上的「追求完美」的壓力。此外,作者把一件事物的好與壞分成兩個不相干的部份來看,他覺得與其大家把焦點全都放在這件事物的「壞」上面,想著如何降低與消除這個「壞」來讓這個事物變得好,他反而比較喜歡把著眼點放在這個事物的「好」上面,想想如何讓這個「好」更能發揮,更能增進,來讓這個事物變得更好。這是一個有趣的觀點,雖然我覺得這種想法不見得適用於所有的事物,但是對我來說,這是個新奇的想法,也許在某些時候,它的確比我們傳統的想法更適用也說不定。

除了這些作者提出的細部想法之外,本書有一個縱貫全書的精神,我覺得非常激勵人心且值得推崇,那就是「不管想做什麼,都努力勇往直前去實踐。」的精神。從作者決定要賣書開始,不論在路邊擺攤,在公寓裡開店,甚至用兩噸的卡車,開了行動書店。不管做什麼,都要親自努力去實現,才會知道是否成功,而失敗了也不要緊,知道了為什麼失敗,習取了經驗,也才能離下次的成功更進一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