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7日 星期二

【Flags of Our Fathers】英雄只是凡人身上的標籤-硫磺島的英雄們

flags-of-our-fathers

雖然【硫磺島的英雄們】是硫磺島戰役二部曲中較先上映的一部,但我卻是先看了【來自硫磺島的信】之後,很好奇克導是如何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場戰役,因此才再看這一部。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請小心服用)




「我認識的大部份人,不會談論當時發生的事,因為他們都想忘記這件事。」電影的開頭,以一個老人自白揭開這段故事的序幕。1945年2月16日,美國陸戰隊登陸了硫磺島,原本預期在經歷了大規模的轟炸之後,他們可以輕易的攻佔這個小島,不料在日軍栗林中將的卓越戰術下,登陸的陸戰隊死傷慘重,更將這場戰役的時間拖延了四十天才分出勝負。而在當時,有一群小隊率先攻上了摺缽山,並在山頂插上了象徵勝利的美國國旗,鼓舞了當時在硫磺島上的所有美軍,記者也拍下了當時的照片,傳回美國後,這張經典的照片登上了各大報的頭條,舉國振奮,這群插國旗的士兵們也成為了為這場戰役奠定勝利的美國英雄。

照片中在山頂插上國旗的Gene、Bradley、Ira被召回國內,因為此時舉國上下已經為了他們的英勇事蹟而沸騰,美國財政部更打算借用這群英雄的名氣,來替已經因戰爭罄空的國庫募得一些資金,以繼續支援戰事龐大的支出。於是這群「英雄」們馬不停蹄的出席巡迴各城市,演講,握手,甚至重演插國旗的那一幕畫面。可是事實的真相,卻是因為某個政客想把在摺缽山頂的那面國旗取下留作紀念,所以Gene他們才被派上去插第二面取代用的國旗,而這一幕恰巧被記者拍下,傳回國內大作文章,而眼見機不失的政府,更是將這照片傳達的英雄神話加油添醋,炒的更加火熱,以好好利用這群英雄們達到募款的目的。

「六個人在硫磺島升旗,勝利屬於我們!」
「這只是第五天的事,三十五天後才打了勝仗。」
「我才不管三七二十一,你們是照片中的人,你們有參與升旗,這就是故事的賣點。」
由Bradley和財政部長的這一場對話,一開始就戳破了這英雄神話的牛皮,甚至Hank或是Harlon,誰真的參與了升旗,他們也不在意,他們早準備好了感人的故事,和英雄的標籤,他們只需要幾個貼著這些英雄標籤的人乖乖配合他們的表演而已,「英雄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被創造出來。」

而這個對政府來說只是賺人情感的故事,但對於牽扯其中的當事人,事情卻不是那麼簡單。「我受不了被人稱為英雄,我的戰績只是躲子彈而已,在島上我所做到的或是看到的,都不足以使我感到驕傲。」戰場上眼見著同袍臨死前痛苦的哀嚎著,Ira卻無力為他們做什麼,回國後受到這樣的英雄待遇,更加深了他的自責與對同袍的愧疚。而對於Hank和Harlon的母親來說,他們的兒子戰死沙場是難以承受的悲痛,只有知道自己的兒子也曾是英雄們的一份子,才能聊以慰藉,當最後事情的真相還原,Harlon的母親與父親重修舊好,Hank的母親握著電話痛哭。

在戰爭進行的期間,一定充斥不少為國奮戰的英雄事蹟廣為流傳,但藉著電影中這幾個主角在戰場上的經歷,呈現了戰爭中的真實情景,在如此的人間地獄,有誰能獨自依賴自己的能力而存活?而對於這些親身經歷過戰事的老兵們來說,他們深刻的體會了戰場上生命有如微弱的殘燭,英雄的稱號對他們來說不需要,也太過沉重,「他們不想被人稱為英雄,英雄只是我們所創造的,我們所需要的而已。」「他們可能是為國而戰,但卻是為了身邊的兄弟而捐軀。」電影的最後一小段,是電影裡的幾位主角插完國旗後,跑進海水戲水,戰役還未結束,背景的遠方海面上仍然滿滿令人驚心動魄的軍艦,雖然在那之後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之中大多數都會命喪於此,但至少在這短暫的一刻,他們單純的有如綻放在荒漠中的花朵,這短暫的一幕令人動容。(想起在當時只能躲在高溫地道裡,準備面臨地道戰的西鄉和清水,好像更可憐了一點。)

雖然很多人抱怨克導採用將三段時空插敘的手法來處理這部電影,使得觀眾感到混亂,但在人生之中,有些我們所經歷的事物,它不僅僅就這麼過去消逝而已,不論我們願不願意,它在我們的生命中會留下深刻的烙印,在之後的日子裡,也許眼前的一個畫面,旁人的一句話,就這麼樣把它從心底又勾進了我們的腦海,鮮明如初。不用說老年的Bradley一輩子忘不掉但也不願提起的這場戰爭,在當時回國巡迴的三人,在面對想要將他們置身回硫磺島那個場景的各個活動時,又怎能不想起那些非親臨戰場的人所能體會,那面對死亡的恐懼與失去同袍的痛苦呢?因此克導用這樣的手法在回憶與當時之間切換,雖然敘事主軸真的比較沒那麼單純,但一方面反而很能表現出一種真實感,另一方面當戰場上的真實情況與國內瘋狂崇拜的民眾兩個畫面接鄰出現的時候,更能強烈表現出一種荒唐的對比,也呼應了影片開頭老Bradley的一段話「每個混球都自以為瞭解戰爭,但通常他們都未經沙場。他們看事情喜歡簡單化,正與邪,英雄與壞蛋,就知道亂套角色,但事實與之相距甚遠。

雖然之前網路上很多人都覺得另一部【來自硫磺島的信】比較好看,我卻覺得這兩部電影都有種和【登峰造擊】類似的平實哀愁,但【硫磺島的英雄們】讓我覺得感動的部份好像更多一點。美好的回憶,我們稱它是人生的財產,不好的回憶,我們叫它人生的包袱,我們無從選擇,不論好與不好,都只能帶著它們走完人生路。經歷過戰爭的老兵們,不論戰爭的結果是勝是負,他們都已付出太多,也承受太多,克導拍了這樣二部從雙方立場來看身處這場戰役中的人們,誠如原著作者老Bradley的兒子所說「如果真的想紀念這些人,就應該緬記他們真實的一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