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完全不是愛情片】告白

告白

【告白】是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小說出版後,話題與衝擊性十足的題材,引起廣泛的討論,而電影版的導演又是個人風格十足的中島哲也,這些元素加在一起,有足夠的理由走進電影院了。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請小心服用)




故事的主軸,由一位即將離職的老師對全班的告白展開。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天,森口老師在教室裡,不急不徐、語調平淡的緩緩道出自己在教學生涯所秉持的原則,進而談到班上的同學,和自己的家人,還有不幸溺斃的親生女兒。電影的第一個爆點就此出現,老師在自行調查後,發現女兒的身亡不是意外,而兇手就在這個班上。

故事的推進,是由事件的各相關角色,輪流告白,講出內心的想法而成。如同電影的名稱【告白】,每個角色獨白出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像是在寫日記一樣,語調平淡而冷靜,但講述的內容卻異常兇猛。敘事者的語氣、態度與訴說內容的極大反差造就了這個作品(小說、電影)的獨到之處,另外,每一段告白內容都有著各自的爆點,有點類似推理小說常用的手法,前一段給了觀眾一個新方向,卻又在下一個段落,甚至下一個角色的告白中,推翻了前面所建立的認知,這種不斷迂迴、轉折的手法,能夠不斷的帶起一波波的劇情高潮,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還有一浪高。

中島哲也的作品,充滿了他正字標記的個人特色,一氣呵成而不拖泥帶水的分鏡與對白,帶點奇幻風格與色彩的畫面,還有很喜歡製造聲光與情緒的誇張反差感等等。在這部電影裡也完全毫不吝嗇地大放送。

從電影開場用輕快的音樂配上慢動作的畫面,教室裡,中學生們穿著拖淨整齊的制服,喝著純淨的紙盒鮮奶,露出潔白的牙齒和開朗的笑容,卯足了力就是要你覺得他們是一群人間的純淨天使。不過熟悉導演風格的人,大概馬上心裡的那個警報器就會響起,這一定有詐!!果然後面的發展,這些傢伙們完全和天使無緣。

另一個比較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那個逆走的鐘。在描述修哉這個學生是個工科天才的時候,他將一個複製的鬧鐘拆解開來又重新組合,並且讓它逆走。這個逆走的鐘第一次特寫,是在修哉的媽媽離開他的時候,第二次則是電影末段,大學的實驗室爆炸時。這個逆走鐘的出現,代表著修哉希望時間能夠倒轉,媽媽能夠回來的心意。而末段搭配逆走鐘的運行,也安排了一段特效,讓整場大爆炸跟著逆走,隨著火焰與灰煙的飛散逆走回復成原來的一磚一瓦,修哉彷彿看見了媽媽在實驗室裡,手上抓著有他相片的剪報緊緊注視著。

關於【告白】的背景環境,提及了幾個現代主要的社會問題,包括媒體的引導、學校的集體霸凌,還有家長失序的溺愛。

媒體以收視率為首要目標,越是腥膻、越是驚世駭俗的,越強力放送,怕口味不夠重,還可以在標題和敘述多加點料,只要最後加個問號,一切言論就免責了。觀眾們每天接收這些悖倫失常的報導,不但習以為常,甚至出現行為偏差者,以此為成名吸引目光之手段。

班上的同學們為了替老師復仇,極其所能的欺凌殺人犯學生,甚至還將每個人欺凌的手段統計評分作成排名表。但回想當森口老師訴說著喪女之痛時,班上的同學們嘻笑吵鬧,甚至還調侃替老師感到悲傷的同學。明顯的對比證明了這些集體霸凌的學生,只是藉題發揮,以替老師教訓為名,遂行暴力發洩之實。而且當此風氣在班上形成之後,在不敢成為群體異類的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學生跟進,手段也越發激烈,最後演變成為煞不住車的集體霸凌。

直樹的媽媽優子,寵愛及支持兒子的一切,即使是直樹犯了大錯,害死了老師的女兒,她卻還是覺得兒子只是可憐的受害者,被壞朋友欺騙而幫忙,才做錯了事。過度保護的結果,造就了一個活在象牙塔裡,無法明辨是非,也無法承受壓力的小孩。

至於電影裡的另一個主要角色美月,她就像整個故事的旁白一樣,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看到了每個人心中的執念,於是她也越發不解生命的意義與重要為何。她在寫給森口老師的EMAIL裡問道『生命,真的很重要嗎?如果生命很重要的話,為什麼人能毫無在乎地去傷害別人珍愛的對象?』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對喪女之後的森口老師而言,生命的意義就是貫徹復仇的意志。對修哉而言,生命的意義,就是得到媽媽的注意。對直樹而言,生命的意義就是得到同儕的認同。對直樹的媽媽優子而言,生命的意義就是保護可愛的兒子,免於任何傷害。生命,真的重要嗎?對這些角色而言,所有無關於自己所在乎的事物,所有社會的約束,所有道德的信念,所有其他的生命,都毫無價值。或許這才是藏在表象之下,來自人性最深層也最恐怖的告白。

沒有留言: